10.21.2016

CD片不倒,實體不會好

CD片不倒,實體不會好


by 深白色


某天我在 HDtracks 購買了 Mark Ronson 的 “Uptown Funk” 專輯,24bit / 88.2kHz / WAV。這張之前在家和在錄音室聽的,一直都是從 CD 輸入的 16bit / 44.1kHz / WAV 格式;二者一比對,臉一陣綠,心裡冒出的第一句話是:
 
「到底我平常買 CD 來聽,是在聽什麼?」
 
 
【 CD 音質比較差 】
 
簡單說,二者相比,CD 就是糊的。當然有部分發燒友可以跟我戰說 CD 本來就不該是這樣聆聽的,我不否認也不用戰,只是這反而點出了 CD 的另一個問題:
 
「CD 和它的音質」在這個時代還有什麼意義?
 
以一般人來說,CD 只有隨時帶在身邊才會比較好聽,轉成 MP3 的話並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差別。而手機空間這麼寶貴,真的把音樂轉成 WAV 儲存帶著的人,少之又少。
 
以我們音樂工作者自己來說,我真的寧願買高音質檔案。如果沒有,拜託賣我 16/44/WAV 檔案而不是 CD,我認真的。如果你看過我們每次在挑壓片廠的各種白片,都是用「損害控制」的心情在折磨,就會知道「母帶檔案本人」有多珍貴。
 
現實世界的其他部分,也不用詳述了,就看看身邊的人、看看 Apple 出筆電都不附光碟機的趨勢、看看現在「能好好聽 CD 的設備」只在哪些市場存在,一切不言而喻。
 
為了音質而堅持 CD,對唱片公司和大部份消費者,都不成立。
 
 
【 影像數位規格一日千里,聲音呢? 】
  
影像進入數位時代之後,從「跟舊錄影帶一樣糊、卻沒有那種粗糙美感」的 VCD 格式,進步到 DVD、到藍光 / HD、4K、5K,還一直在往上走。而且這些高規格開發出來一陣子之後,就都會開始普及到民間。
 
但聲音呢?
 
先不管最普及的 128~320kbps MP3,看一下高規格就好。96kHz 出來很久了,但錄音界並沒有普遍使用。更別提 DSD。然後我們最在乎的銷售實體,還停留在第一代」的「CD 格式」。
 
可能有人會說「數位藍光我看不習慣,我還是喜歡看類比的錄影帶」,但不會有人說「數位藍光我看不習慣,我還是喜歡看第一代的數位 VCD」。同理,有人喜歡聽類比的盤帶跟黑膠,但同為數位的聲音格式,我們等於還在用 VCD 服務我們的消費者。
 
這就是聲音數位規格的詭異。而這個詭異是怎麼造成的呢?
 
 
【 自己的屋頂自己頂 】
 
「SACD 出多久了都賣不好,更高規格的要賣給誰?」抱歉這句話我不太認同。
 
一首四分鐘 24bit / 96kHz / FLAC 的高音質無損壓縮檔案,大小平均 50MB左右(但根據音樂內容,變化範圍很大);一張專輯十首歌就是 500MB 左右。一顆 1TB 的硬碟台幣兩千元有找,可以存放超過 2,000 張專輯。
 
很少人需要擁有 2,000 張專輯。
 
SACD 和更高規格無法普及,是硬體播放器廠商不願意跟。然而現在進入檔案時代,我們為什麼還要拿廠商來當藉口呢?
 
重點是,如果我們生產者自己都不願意頂起自己的屋頂,又怎麼要求消費者給予我們更多的尊重和同理心呢?
 
§     §     §
 
【 CD 只是鬼魂 】
 
不管政治界還是學術界都有明星,這些明星一被攻擊,擁護者就會驚慌失措地護航,因為「沒有XXX就沒有OO黨 / OO系!」。CD 也是一樣:
 
當我們說「CD 應該被捨棄了」,
感覺就像是「實體應該被捨棄了」。
甚至是「消費者付費的實體機制要滅亡了」。
 
我想說的是相反的:捨棄 CD 的神主牌地位,才能讓實體銷售重生。
 
CD 的音質在數位格式裡只是中等;要聽 CD 比看書還不方便。黑膠的部分復興(應該不會有人認真覺得,黑膠會推翻數位、重登王座?)反而證明了,這些舊時代的產物,適合的是當做死忠派的懷舊、以及文青的生活品質提升物(自首舉手)。要重新復興實體銷售,我們必須捨棄累贅沈重的 CD 時代,另闢蹊徑。
 
 
【 我心目中的願景 】
 
假設場景:我是個一般消費者,算是喜歡聽音樂但沒有特別愛。我在臉書上看到朋友分享一首歌,點進去聽了三十秒覺得不錯,點了下方的購買網頁線上付費。
 
五秒鐘之後,我的信箱收到整張專輯的 MP3 下載連結。
三天後,我家的實體信箱收到一張薄薄的紙盒。
 
紙盒跟以前的 CD 一樣,有著精美的封面封底。打開紙盒,裡面有跟以前 CD 一樣的內頁,可能是照片、圖片、文案和歌詞的混合。封底比較厚,卡著一張薄薄的 USB(或更新的載體),裡面裝的是比 CD 音質更好的高音質檔案。
 
我把 USB 插入電腦,跳出這張專輯自己的播放器,可以一邊聽歌一邊看歌詞、看專輯和藝人介紹,也可以不管這些跑去看臉書。如果我記得,可以把檔案拷貝到備份硬碟裡;如果之後硬碟壞了還可以登入唱片公司網站下載回來。
 
可能有某種網路登記機制,在我插入 USB 的時候可以在我同意之下,啟動註冊到某個資料庫,讓我在外面用手機也可上網用串流技術聽我買的歌。
 
你買歌
我立刻給你 MP3
我寄有 CD 紙盒跟歌詞本的高音質檔案實體到你家
我替你連結串流服務
 
大概這樣。結合現代人生活裡的每個場景和角落。不管哪方面都比 CD 好。
 
我們在成為音樂人之前,都先是愛樂者。
因此我相信,要挽回消費者,一定要從「如果我是消費者,我會這樣希望」來發想。替客戶設想到無微不至,才有重新團圓的可能。
 
 
【 但我一定要塞實體給你!】
 
有朋友提到:那如果只買 MP3 不要實體,可以便宜一點?
 
我不想這樣。
因為我想把實體硬塞給你。
 
有的事情是生產者的責任,不能全部推給消費者。例如美感。
「實體」對我個人而言,是美感裡非常重要的一部分。
 
我也是喜歡翻書、無法看電子書的人。
我也喜歡買 CD、拆 CD(不過塑膠封套真的難拆到讓人想殺人)和翻閱 CD 本的觸感。
 
所以不管消費者喜不喜歡,我都要把實體塞給你。我希望你習慣實體成為你生活的一部分。
 
如果「只買 MP3 會比較便宜」,大多數人都會捨棄實體;如果「送實體也是一樣價錢」,那麼捨棄實體就有種「我虧到了」的感覺,起碼能誘使一定數量的消費者順手購入。
 
 
【 誰要做?】
 
有人要開始了。
 
所以大家看看吧。
 
話說完了,剩下就是做了。
 


2.26.2016

Auto-tune 心得分享

我十五六年前曾經 tune 完整首 vocal 之後,全曲重聽一次,赫然發現,我配唱時聽到的感動都不見了。於是我叫出原軌,真的聽到會皺眉頭的字,才從 tune 好的那軌搬下來。
 
結果整首歌只搬了二十個字左右。
 
從此我就很謹慎了。
 
(以上本來回覆在朋友的私文中,想想來分享一下好了)
 
啊啊既然都寫了就寫點有用的好了畢竟都被叫老師這麼多年了:
 
  • 尊重「人唱歌本來就會因為激昂 / 消沈而有些微偏高 / 偏低」的自然現象
  • 重音的字可能需要偏高、弱音可能需要偏低,groove 會比較對
  • 先試著把整個字的波形「整體平移」到對的 pitch;如果這樣聽起來就解決了最好,還是不行再畫線。那一條線畫下去,被修改的不只是 pitch,還有相關的泛音結構,就是影響 vocal 聽起來有多「自然」的東西。整體平移,就是整個字都歪同樣的一點點;畫一條線過去,每個時間點被修改的程度不一樣,就會造成這個字的感覺一直在變
  • 尤其抖音部分真的不要 auto,盡量用上面提的整體平移。
  • 適當使用 auto-tune 的 formant 功能,修正因為 tune pitch 產生的唱腔共鳴變化,例如 tune 高會讓聲音變薄之類的(代價是聲音會稍微粗糙一點,視狀況權衡吧)
  • 雖然整首歌都應該在配唱時就要求完美,但如果狀況不允許,起碼「轉音」要盯好,因為那是 tune 過最容易產生破綻的地方。
  • Tune 完請跟未 tune 的原軌比對。如果覺得整體難聽了就重新檢討。必要時使用原軌,只把真的有問題的字搬下來就好。
  • Tune 完請用手機聽一次。手機是 pitch 的照妖鏡;喇叭 ok 的有時用手機放還是會很恐怖。

2.23.2016

那些年我們一起瞎搞的 Blind Test:比對測試應該注意哪些地方?

幾年前我和某戰友一起在錄音室混音。「這個 vocal 你覺得要加 12kHz 還是 10kHz?」「你轉我聽聽看。」「好......換你轉我聽聽看。」「如何?」「我比較喜歡 12kHz,比較自然。」「我也是。」

說完,兩人同時發現 EQ 的按鈕是 bypass。

沈默半秒,爆笑。

§         §         §


【 不同錄音混音軟體 (DAW) 聲音不一樣?】


這個問題為什麼很有爭議?因為:

  • 很少人長期用不同軟體工作,還每套都很熟
  • 我們很少在同一個空間聽到不同軟體的聲音,空間本身造成的印象差別就大過軟體了
  • 很多不同軟體,都有高手大師可以用來做出佳作
  • 個人拿軟體做的工作不盡相同
  • 不同錄音室用不同軟體維生(先生查水表)(我家都接雨水用你走開)

2.21.2016

新歌 demo 到~《新手爸爸之午夜悲歌》

半夜三點妹妹哭醒。媽媽試著餵奶,但妹妹只哭不喝,媽媽快要崩潰。此時爸爸突然意識到今天自己沒盡什麼責任,連忙把妹妹接過來讓媽媽睡覺。
 
然後一個半小時就過去惹 T_T

 
妹妹終於睡著。爸爸把妹妹抱上床之後,靈光乍現,摸黑用手機記下靈感;除夕白天利用空閒時間,在家裡用筆電把這首 demo 錄完了。

 
給所有新手爸爸。大家空氣乾杯,新年快樂~~
 
-------
 

《 新手爸爸之午夜悲歌 》by 深白色
 
妳睡到半夜想要喝奶
妳喝到一半突然很 high
妳媽媽開始有點失態
覺得崩潰 滅絕師太
 
我看看時間剛好三點
我抱著妳在客廳繞圈
妳兩隻眼睛又大又圓
爸爸無言看著天邊
 
喔妹妹啊妳想睡了沒
喔妹妹啊妳想睡了沒
喔妹妹啊爸爸好想睡
喔妹妹啊怎麼還不睡
 
我眼睛只能睜開一半
妳電池怎麼還是全滿
我會的搖籃曲都唱完
難道要我安可整晚

 
 

深白色:詞曲 / 演唱 / 木吉他 / 手指敲桌子 / 紙片互磨 / 哼哼貝斯 / 哈哈和聲 / kazoo 

8.18.2014

Shure 556B Fatboy 拿來當 talkback

Shure 556B Fatboy


本來只是好玩想說買一支復古麥克風回來。沒想到賣家說這支狀況良好,就起了「如果拿來當 talkback」的念頭。

拿到之後,真的不錯(以這麼舊的麥克風):有 hum 聲;音量小;高頻幾乎沒有。


Shure 556B Fatboy

Shure 556B Fatboy

Shure 556B


請朋友做了一個腳踏板當切換開關(踩下去歌手聽得到;要偷說歌手壞話時就放開不踩)。顏色還頗搭。真是細心。


Custom Pedal for Shure 556B Fatboy (as talkback)



然後接到 Chandler TG Channel Mk2 mic pre。一來放大聲音還是好聽,二來附 EQ 可以直接把高頻推出來。最後設定是 gain +45, 6.8kHz +8dB (high shelf), low cut @ 90Hz。

第一次使用,歌手稱讚說比之前的好聽多了。錄音結束忍不住自己跑進去,請同事講話給我聽。嗯,不錯喔。


6.25.2014

Uncertainty

半夜離開錄音室;走在路上,某一步踏下之前,驚覺地面有大蝸牛,連忙空中定格。
 
幸運的蝸牛動靜不知。
 
 
早上回來錄音室工作,
 
路過一地碎殼。

4.16.2014

地心歷險記

好吧。我決定分享這個跟優雅成 180° 的難得經驗。

 
(內容不宜闔家觀賞;易吐體質、衛道人士和中間選民慎入)
 
 
   - - - - - - 我是現在退出還來得及的分隔線 - - - - 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