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D片不倒,實體不會好
by 深白色
某天我在 HDtracks 購買了 Mark Ronson 的 “Uptown Funk” 專輯,24bit / 88.2kHz / WAV。這張之前在家和在錄音室聽的,一直都是從 CD 輸入的 16bit / 44.1kHz / WAV 格式;二者一比對,臉一陣綠,心裡冒出的第一句話是:
「到底我平常買 CD 來聽,是在聽什麼?」
【 CD 音質比較差 】
簡單說,二者相比,CD 就是糊的。當然有部分發燒友可以跟我戰說 CD 本來就不該是這樣聆聽的,我不否認也不用戰,只是這反而點出了 CD 的另一個問題:
「CD 和它的音質」在這個時代還有什麼意義?
以一般人來說,CD 只有隨時帶在身邊才會比較好聽,轉成 MP3 的話並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差別。而手機空間這麼寶貴,真的把音樂轉成 WAV 儲存帶著的人,少之又少。
以我們音樂工作者自己來說,我真的寧願買高音質檔案。如果沒有,拜託賣我 16/44/WAV 檔案而不是 CD,我認真的。如果你看過我們每次在挑壓片廠的各種白片,都是用「損害控制」的心情在折磨,就會知道「母帶檔案本人」有多珍貴。
現實世界的其他部分,也不用詳述了,就看看身邊的人、看看 Apple 出筆電都不附光碟機的趨勢、看看現在「能好好聽 CD 的設備」只在哪些市場存在,一切不言而喻。
為了音質而堅持 CD,對唱片公司和大部份消費者,都不成立。
【 影像數位規格一日千里,聲音呢? 】
影像進入數位時代之後,從「跟舊錄影帶一樣糊、卻沒有那種粗糙美感」的 VCD 格式,進步到 DVD、到藍光 / HD、4K、5K,還一直在往上走。而且這些高規格開發出來一陣子之後,就都會開始普及到民間。
但聲音呢?
先不管最普及的 128~320kbps MP3,看一下高規格就好。96kHz 出來很久了,但錄音界並沒有普遍使用。更別提 DSD。然後我們最在乎的銷售實體,還停留在「第一代」的「CD 格式」。
可能有人會說「數位藍光我看不習慣,我還是喜歡看類比的錄影帶」,但不會有人說「數位藍光我看不習慣,我還是喜歡看第一代的數位 VCD」。同理,有人喜歡聽類比的盤帶跟黑膠,但同為數位的聲音格式,我們等於還在用 VCD 服務我們的消費者。
這就是聲音數位規格的詭異。而這個詭異是怎麼造成的呢?
【 自己的屋頂自己頂 】
「SACD 出多久了都賣不好,更高規格的要賣給誰?」抱歉這句話我不太認同。
一首四分鐘 24bit / 96kHz / FLAC 的高音質無損壓縮檔案,大小平均 50MB左右(但根據音樂內容,變化範圍很大);一張專輯十首歌就是 500MB 左右。一顆 1TB 的硬碟台幣兩千元有找,可以存放超過 2,000 張專輯。
很少人需要擁有 2,000 張專輯。
很少人需要擁有 2,000 張專輯。
SACD 和更高規格無法普及,是硬體播放器廠商不願意跟。然而現在進入檔案時代,我們為什麼還要拿廠商來當藉口呢?
重點是,如果我們生產者自己都不願意頂起自己的屋頂,又怎麼要求消費者給予我們更多的尊重和同理心呢?
§ § §
【 CD 只是鬼魂 】
不管政治界還是學術界都有明星,這些明星一被攻擊,擁護者就會驚慌失措地護航,因為「沒有XXX就沒有OO黨 / OO系!」。CD 也是一樣:
當我們說「CD 應該被捨棄了」,
感覺就像是「實體應該被捨棄了」。
甚至是「消費者付費的實體機制要滅亡了」。
我想說的是相反的:捨棄 CD 的神主牌地位,才能讓實體銷售重生。
CD 的音質在數位格式裡只是中等;要聽 CD 比看書還不方便。黑膠的部分復興(應該不會有人認真覺得,黑膠會推翻數位、重登王座?)反而證明了,這些舊時代的產物,適合的是當做死忠派的懷舊、以及文青的生活品質提升物(自首舉手)。要重新復興實體銷售,我們必須捨棄累贅沈重的 CD 時代,另闢蹊徑。
【 我心目中的願景 】
假設場景:我是個一般消費者,算是喜歡聽音樂但沒有特別愛。我在臉書上看到朋友分享一首歌,點進去聽了三十秒覺得不錯,點了下方的購買網頁線上付費。
五秒鐘之後,我的信箱收到整張專輯的 MP3 下載連結。
三天後,我家的實體信箱收到一張薄薄的紙盒。
紙盒跟以前的 CD 一樣,有著精美的封面封底。打開紙盒,裡面有跟以前 CD 一樣的內頁,可能是照片、圖片、文案和歌詞的混合。封底比較厚,卡著一張薄薄的 USB(或更新的載體),裡面裝的是比 CD 音質更好的高音質檔案。
我把 USB 插入電腦,跳出這張專輯自己的播放器,可以一邊聽歌一邊看歌詞、看專輯和藝人介紹,也可以不管這些跑去看臉書。如果我記得,可以把檔案拷貝到備份硬碟裡;如果之後硬碟壞了還可以登入唱片公司網站下載回來。
可能有某種網路登記機制,在我插入 USB 的時候可以在我同意之下,啟動註冊到某個資料庫,讓我在外面用手機也可上網用串流技術聽我買的歌。
你買歌
我立刻給你 MP3
我寄有 CD 紙盒跟歌詞本的高音質檔案實體到你家
我替你連結串流服務
我寄有 CD 紙盒跟歌詞本的高音質檔案實體到你家
我替你連結串流服務
大概這樣。結合現代人生活裡的每個場景和角落。不管哪方面都比 CD 好。
我們在成為音樂人之前,都先是愛樂者。
因此我相信,要挽回消費者,一定要從「如果我是消費者,我會這樣希望」來發想。替客戶設想到無微不至,才有重新團圓的可能。
因此我相信,要挽回消費者,一定要從「如果我是消費者,我會這樣希望」來發想。替客戶設想到無微不至,才有重新團圓的可能。
【 但我一定要塞實體給你!】
有朋友提到:那如果只買 MP3 不要實體,可以便宜一點?
我不想這樣。
因為我想把實體硬塞給你。
因為我想把實體硬塞給你。
有的事情是生產者的責任,不能全部推給消費者。例如美感。
「實體」對我個人而言,是美感裡非常重要的一部分。
我也是喜歡翻書、無法看電子書的人。
我也喜歡買 CD、拆 CD(不過塑膠封套真的難拆到讓人想殺人)和翻閱 CD 本的觸感。
所以不管消費者喜不喜歡,我都要把實體塞給你。我希望你習慣實體成為你生活的一部分。
如果「只買 MP3 會比較便宜」,大多數人都會捨棄實體;如果「送實體也是一樣價錢」,那麼捨棄實體就有種「我虧到了」的感覺,起碼能誘使一定數量的消費者順手購入。
【 誰要做?】
有人要開始了。
所以大家看看吧。
話說完了,剩下就是做了。